臨近春節,迎來人員流動、聚集高峰的防疫考驗,湖州市南潯區慎終如始加強工地、小區、辦事窗口等重點場所的防疫工作,進一步落實常態化條件下從嚴從緊防控措施,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進一步聚焦建筑工地重點問題。一是管控舉措再細化。進一步細化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措施,下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南》,重點管好工地出入口“小門”,做好進出人員登記、測溫亮碼工作,堅持每天2次以上健康監測,同時要求各責任單位簽訂責任書,強化宿舍、食堂等重點區域消殺保潔,不擇不扣加強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全面排摸更精準。嚴格要求督促建設、施工單位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借助實名制監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對全區在建項目的6000余名人員信息、回鄉意向、回鄉方式、途徑區域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初步排摸300余名留在本地過年,在了解人員基數的前提下,進行“線上聯系+線下打卡”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全區建筑工地人員最新動向,為南潯區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三是留湖舉措更貼心。落實對中高風險的留潯人員,按每人3000元標準發放留潯過年紅包,鼓勵各建設、施工單位配合做好留湖人員補貼或紅包發放申領工作。同時要求建設、施工單位切實改善居住、就餐條件,并組織形式多樣的非聚集性活動,確保人員過好年。如區住建局組織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活動,近期為大象酒店工地送百余雙手套,送臘八粥等暖民心的活動,營造關心關愛外地員工的良好氛圍。
進一步聚焦物管小區難點問題。一是固本強基,提升黨組織領導下的防疫常態化管理。以“社區+業委會+物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物業企業戰斗堡壘作用,打造一支能戰斗、有溫度的物業先鋒服務隊,主動擔當起服務代辦、快遞、外賣派送的紅色大管家,有效破解物業抗疫期間管理難題。同時充分利用業主微信群、朋友圈、LED大屏、條幅等有效途徑,及時將政府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園區疫情防控工作及防控溫馨提示進行及時推送,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提高業主防范意識。二是數字賦能,加快推進智慧小區管理。通過鼓勵當地銀行在現有的金融云平臺基礎上升級、完善小區管理服務等功能建設數字化物業管理公共平臺,打通與各小區的數據接口,形成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上下聯動的小區智能化管理新格局,為小區的廣大業主提供快捷報修、投訴建議、物業繳費、小區公告、物業通知、小區投票、活動報名、鄰里圈等八大社區服務基礎功能,大力減少人員集中辦事潛在風險,切實將數字化管理融入抗疫治理,助力社區管理更加高效。三是全力以赴,加強流程管理。安排社區志愿者及小區內部安保人員實行24小時全程值班,隨時待命。加強小區電梯、樓梯、門廳等公共場所的通風、消毒、保潔等工作,及時勸阻小區居民自發組織的集中活動。同時對回潯人員進行嚴密監管,每天更新登記居家觀察統計表,對回潯人員所處小區名稱、具體單元號、業主姓名及人數、觀察日期、隔離原因等做詳細記錄,嚴格落實疑似人員居家隔離制度。
進一步聚焦服務窗口短板問題。一是一網申報不見面。為避免在大廳辦理業務交叉感染,辦事群眾可通過登錄浙江省政務服務網進行網上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審批事項(投資類)全部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3.0申報審批,審批事項(非投資類)全部在政務服務2.0接件受理,企業按照指南實現網上提交服務申請和上傳各項申報材料相關工作,無需實地到窗口提交表單和材料。二是在線辦理秒制發。在線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如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過程中遇到問題,可通過政務服務網進行咨詢或撥打政務服務中心住建窗口電話,由工作人員解答,并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逐項審核。審批通過后,平臺系統自動生成電子證照,企業可通過企業端登錄密鑰隨時查看和打印電子證照。資質審批過程真正實現了全程審批“不見面”、證書“秒制發”、企業“零跑路”審批服務質的飛躍。三預約辦理有秩序。對待急需辦理且需要面審的較復雜事項,可撥打事項負責同志電話進行咨詢預約,并按照疫情期間大廳相關要求,辦事人員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攜帶身份證原件和相關審批資料到區政務大廳履行入廳登記、測量體溫、窗口人員對接引入等程序后到審批窗口進行辦理。截至目前,預約10個,完成率100%,壓縮時間50%以上,降低了人員流動和集中辦理審批業務時交叉接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