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加裝電梯決策部署,緊盯任務、堅決落實、迅速行動,加梯工作實現了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2018年出臺《實施意見》,2019年首臺“破冰”,2020年加裝過百,2021年新增實施177部(完工102部)。
“政策”與“標準”并行,持續規范加梯程序
確定“規范指南”。在全國率先發布《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指南》和《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技術規范》。其中,《實施指南》詳細規定了電梯加裝的流程,明確了既有多層住宅加裝的基本條件;《技術規范》則規范了加裝電梯在制造、施工、安裝等過程中的技術要求,確保加裝電梯符合安全性、適用性、經濟性和耐久性的原則。
修訂《實施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我市實際修訂發布《湖州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主要對加裝范圍及加裝模式進行了調整。在范圍上,向城鄉擴面,將農民安置小區及具有保障性質的公租房、廉租房納入適用范圍。在模式上,推全民“共享”,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加裝電梯“共享”模式,住戶無需承擔安裝、設備運營、后期維護等費用,只需承擔電梯使用費。
出臺“配套政策”。積極對接湖州市公積金中心、殘聯、市場監管等部門,先后出臺《關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公積金提取辦法》《湖州市“十四五”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規范湖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過程監管的通知》等文件。同時,主動對接市區兩級財政部門,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資金管理辦法》,做到年初預撥、年終結算,強化資金補助的效能,激發參與加裝的熱情。
“宣傳”與“服務”結合,著力營造加梯氛圍
媒體宣傳造勢。把氛圍營造作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開展線上宣傳,同時讓成功加梯的業主走上屏幕,成為加裝電梯的“代言人”。2021年,全市共發布信息稿200余篇,其中《打好電梯加裝組合拳 為民實現“電梯夢”》刊登于住建部官方期刊《城鄉建設》中。
實地宣傳解疑。充分利用街道社區陣地,進行實地宣傳,通過開展“加裝電梯面對面咨詢”“百臺電梯集中簽約”等活動,有效提升居民知曉率與參與度。針對簽約難度較大的低層住戶群眾,以“阿奇說事”“關注”等本地熱門欄目為載體,通過正向引導與反向分析方式,深究矛盾產生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消除業主顧慮。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現場為百姓答疑解惑。2021年累計開展宣傳活動50余次,散發資料3000余冊,現場申請的意向加裝業主達500余人次。
優化服務暖心。研發加裝電梯APP,既方便群眾線上申請,又便于了解居民加梯意愿,同時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能,前期審批流程有效縮短。堅持黨建引領,聯動各部門組建“老娘舅”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政策宣傳、加裝發起、矛盾協調等,打消了業主對于采光、通風、噪音等方面的顧慮,有效提升加梯意愿。同時,對于整區加裝的項目,抽調工作人員、成立現場工作組,實地摸排、現場溝通,對個別業主“一對一”上門講解,成效顯著。該市梅東花園B區330余戶業主在工作組的努力下,一致通過整區加裝電梯。
“創新”與“謀劃”同步,全力破解加梯難題
大力推廣“共享”模式。利用湖州市南潯電梯產業資源,由南潯城投集團成立國有企業實體化加裝公司,推廣共享電梯模式,建立居民“自愿申請、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既有住宅電梯共享模式,將有償建設轉化為有償使用,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安裝意愿低等矛盾。2021年,共享電梯在南潯區試點的基礎上正在向其他區縣逐步鋪開,該市中心城區首個共享電梯加裝全覆蓋小區落地南太湖新區梅東花園B區,預計4月底全部投運。截至目前,該市累計加裝共享電梯130余臺。
注重加快“結合”推進。將加裝電梯與美麗小區創建、老舊小區改造等同步推進、統籌實施,做到綜合只改一次,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極大緩解了居民的出資壓力。南潯區潯溪秀城小區結合美麗小區創建,已啟動施工;吳興區愛山街道下塘小區將加裝電梯與舊改結合,目前已完成第一輪方案修改,即將進行意見征求。
突出整區“規劃”先行。對全市適合推進加裝電梯的小區進行深入摸排,并進行分類歸檔,對加裝條件比較好、業主意愿比較強的小區,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明確尺寸、定位及結構類型,并制作成效果圖張貼于小區公示欄內,便于居民更加深入了解相關情況,提出合理意見建議。截至2021年底,統籌規劃設計的小區達30余個,得到小區業主的一致認可。